BG真人相片是记录和见证时代变迁的重要工具。从笨重的老式相机到轻便的智能手机,从胶片时代到数码时代,从复杂繁琐到简单随意,无一不真真切切展现出多年来社会、经济、文化的发展变化,以及百姓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。
天彩照相馆位于如皋市长江镇的二案老街,至今已经开了30多年,几乎每个生活在附近的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身影。一张张照片,定格了时光,为褪色的记忆增色添彩。一走进这儿就像走进了一个关于时光的纪念馆,照相馆的墙上挂着形形的肖像,有老人、有小孩,这些照片里虽然人物不同,但相同的是他们的脸上都充满了故事,就像每一个走进这里的人,都会有一种跨越时代的感触。
朱爱民原先是二案中学的校长,也是天彩照相馆创始人陈进的老朋友。退休前,他每年都会带着毕业生到陈师傅的照相馆里拍毕业照。退休后,只要有空他就会来这里跟老朋友叙叙旧。朱爱民说,“我1979年到如皋二案中学工作,此后学生的毕业照片都在他这儿拍,70年代这边的照相馆不多,陈师傅很热情周到,收费也不贵,大家就成了朋友。”
陈进还有位“老朋友”,就是他购买的第一部相机。1980年在部队接触摄影,从部队回来后想继续做这份工作,陈进回忆说:“当时没有条件,当了6年多兵BG真人,拿了240多块钱退伍费,第一部相机就花了一半的钱,是个进口货,那个时候拍照只有几毛钱。”就是用这部相机,陈进开始走乡串户,挨家挨户地拍照片。在陈进的镜头中,那些年,骑自行车还是一件很神气的事;人们还是习惯提着热水瓶去锅炉房打水;后来,流行把“大哥大”挂在腰间、光脚穿皮鞋也是一种时髦……照片中的那些人、那些景,让不少看过照片的人思绪一下子就被拉回到二十年前。“刚开始他们来拍照片的时候骑的是自行车,永久牌、凤凰牌,高兴得不得了,有时候在车子旁边拍个照留个念。就这几十年的时间,变化太大了,私家车家家有,看到这些发展我心里也特别高兴。”
陈进回忆说,当时邻里乡亲们特别喜欢过年来拍照片。“我记得那时候,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,忙得都来不及吃中饭,每天都要挨到下午三四点才能扒上几口。客人都排队在这里拍照,现在可就不同了,从正月初一到十五,是最休闲最快乐的时候,这段时间照相馆里的生意相对冷清,过节大家都戴上数码相机或者手机,自己出门拍照去喽。”
当我们询问陈进是怎么看待这种变化的时候,陈进笑着说:“挺好的,人人都是摄影师,都能为自己留下美好的记忆,也证明了时代的进步。”确实正如陈进所说,只要留下了美好,就没有了遗憾,至于对摄影缘何坚守了这么多年,陈进说,除了纯粹爱好外,更多的则是为了留住这些旧时光里的印记。
“来来来,我帮你们摆一个年轻人的姿势,笑开心一点,好,再拍一张。”这些年,年近八旬的邹兰芳和陈锦文夫妻俩每年都会到陈进的摄影馆拍照,虽然现在有手机,但二老觉着在照相馆里拍更有仪式感。“我们家总共是五代,五代的人都在他这儿拍过照片,现在这个照相馆有灯光有背景,技术也越来越高。”陈锦文告诉记者。
在人人都有手机的时代,每个人都是一个移动的摄影师。陈进用几十年时间记录了长江镇的变迁,正是这一张张无声又真实的记录,让我们看到了历史曾有过的精彩瞬间,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存证。“长江镇最早的时候,从长青沙渡口过江是用渡船过去的,因靠江边比较近,我经常骑车过去拍照,经常看到有个老人负责撑船,有时候要等两三个小时才能上船,有的是用绳子拉,有的是撑过去,然后建了长青沙大桥,再后来又建起了二桥,现在发展得越来越快,而我,几乎记录了这其间发展的每个重要时刻。”
时代变迁的同时,老照相馆也在与时俱进。从事摄影行业30多年,相机从在怀旧电影里才会出现的老式照相机,到海鸥4D再到佳能、尼康,陈进也在不断学习新的摄影知识。“今天来跟我师父一起出去飞无人机,平时出去拍摄,都是从正常角度、低角度、中角度拍摄BG真人,现在流行无人机俯拍,通过‘上帝视角’拍出来的东西总让人惊艳不已。”陈进的徒弟薛冯是个爱折腾的摄影爱好者,他也坦言,摄影是一个相互学习的过程,师父负责传授传统的拍摄技巧,自己也经常跟师父分享潮流的拍摄技术。采访结束后,师徒俩一起拿着无人机开启了新一天的拍摄。 本报记者李彤
联系
Contact
关注BG真人